职业化管理理论

生命全周期,健康全方位——从“护理”到“照护”

护理新职业——健康照护师

从“护理”到“照护”

新医管学院

新时代·大健康·新职业

 

健康中国战略,让医疗从“以疾病为中心”的“疾病的预防、诊疗及康复”转向到“以人为中心”的“生命全周期、健康全方位”的“大健康”战略上来。健康中国战略的目标不仅仅是服务人的健康,还需要借助促进人的健康而做大做强健康产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统的医疗卫生行业必然要适应从医疗卫生事业到医疗健康产业升级发展趋势。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既依赖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既有基础,又需要创新发展,要把相当一部分医疗卫生资源投入到医疗健康产业中来。也就是说未来的路是事业与产业的双发展,医疗健康事业由政府主导,医疗健康产业则是在政府的指导下,通过市场机制来做自由竞争性的发展。

从整个医疗科学技术的专业属性及事业属性来看,能够较好发展的一个是医学检验与医技检查,另一个即是本文要讨论的护理服务。

 

护理为何如此受到全社会重视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这突出地体现了护理服务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对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积极的重大的意义。

现代医学模式不仅仅是生物医学,更是心理医学与社会医学。特别是从生命全周期、健康全方位来说,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方面是并重的,传统的护理偏向于生物医学的要求,而照护则更偏向于人的社会活动与心理活动的呵护

特别是进入老龄化社会,弘扬尊老、孝老的传统文化,医养结合将是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这是健康产业发展及其运营的必然趋势,而医养结合运营的核心,不是治疗,而是护理。护理不仅仅需要专业化,更应该融入到被护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通过照护得到更加全面和更加专业的护理。


 

 

从“护理”升级到“照护”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创新护理服务模式”一节中,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01持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实现二级以上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提高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其他医疗机构比例。笔者理解优质护理服务即是指的传统的基本医疗与特殊医疗相关的护理服务。

02逐步推进延续性护理服务

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对具有较高再入院率或医疗护理有较高需求的出院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接续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要积极为上级医院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术后康复患者、慢性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以及失能失智、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及残疾人等提供接续性护理服务。而延伸性护理服务与接续性护理服务应该包括患者生理功能康复、社会角色适应、心理健康促进等照护性服务内容。

03大力发展社区和居家护理服务

为社区群众提供专业化护理服务。社区和居家护理服务则更是将传统护理与健康照护融为一体,以健康照护服务为主的一种护理新形式。

2020年2月2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向社会发布了16个新职业,其中之一就有健康照护师。健康照护师的职业定义运用基本医学护理知识与技能,在家庭、医院、社区等场所,为照护对象提供健康照护及生活照料的人员。

护理职业都能发展为一个新职业——健康照护师,从国家11部门联合为护理服务改革与发展专门发文及照护师新职业的发布这两个重要事件来看,足以证明各个医疗机构及广大护理专业技术人员需要更新一个观念,即从传统的“护理”升级到“照护”。


 

 

照护服务内涵发展

照护即是照料护理。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汉语的照护可对应英语的“long term care”。而在WHO中文版文件中long term care都被翻译成长期照护。2005年学者Evashwick,也将长期照护定义为是针对功能失能的人提供长时期,正式或非正式的健康及相关支持服务,以到达使个案能维持最高独立性的目标(长期照护 刘淑娟 叶玲玲等编著 华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笔者以为,从“护理”与“照护”的两个汉语名词的字义组合含义来看:两者共同的“护”字均有保护、爱护、袒护、监视或监督、救助等含义,而护理的“理”字则重点强调的护理是科学道理、是对患者诊疗事务的整理和管理。因此护理一词的组合含义即有了观察、了解病人的病情,料理病人的饮食、起居等工作和配合医生的治疗,比如打针、各种物理治疗等。而照护的“照”字主要是指照顾、照料、察知;也有照亮、照耀、映照之意。对于被照护的人来说,给他们带来的是生命或健康的光明与温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则侧重于被照护者的精神心理和关爱上。也就是说,从现代医学模式的分工来说,护理偏重于生物医学层面,而照护则偏重于心理及社会医学层面。

由此认为,照护当然是护理从生物医学模式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必然发展,照护不仅仅具备了传统的护理职能,还发展出更加全面的更加专业的内涵和外延。

照护服务作为护理服务的升级版,需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着眼于照护对象的全生命周期健康,除要做好传统的护理服务外,还需要做好健康管理、心理疏导、健康角色行为指导,以及个体生理功能及社会功能恢复、保持与适应。因而照护是医疗护理、心理咨询与治疗、健康教育、预防医学、医学信息管理的综合体。而作为护理职业派生出来的新职业健康照护师则是护理人员的骨干,是医院形象的使者,是延伸护理服务和接续护理服务专业人员的培训师和管理师。

 

关于医院照护服务提升的几个观点

01.照护服务是基于精细化运营的护理服务深化

国家全面推行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精细化,而精细化主要是在质量管理精细和成本运营精细两大方面。质量管理的精细必然是全面质量管理,而护理质量的全面管理必然是以安全管理为基础,在优化传统的整体护理基础上,护理服务延伸到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而护理成本的细化,在于要重视护理的有形成本精细化和无形成本的可测量,即在功能制护理基础上做好叙事护理

02.以人为本的全方位的专业性、层次性和系统性照护

传统的护理是以机构照护来划分的。从现代护理来说,以病人为中心的照护包括机构照护、社区照护和家庭照护三个环境。因为照护是从疾病诊疗护理开始,因而必然形成一个以医疗机构护理部门为起点并成为专业领导者的全生命周期的照护。在本医疗机构内部,以护理部门自成体系。而在社区,则是以医联体为体系。而在家庭,则形成了一个可能是家庭自行照护、专业人员上门照护、社区照护或医联体照护更为多元的照护层次。不管以哪一方式进行照护,一个以人为本长期照护为目标的标准化与规范照护服务体系必须是统一的。

03.要有复合型的护理人才来做照护服务发展的适应与提升

照护服务是整合生活照料与医疗护理的双重要求。其目标不是疾病的治愈,而是防止疾病的恶化、改善被照护者的生理功能、尽可能保持其独立生活的能力,并能保持心理健康和角色行为的健康,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从一个具体需要照护的人来说,又不可能像医疗的护理那样,由众多的医护专业人员一起来做,其照护责任将落在一、二个照护师身上。因而照护者必然要具备复合型人才的能力与素养。医疗机构特别是县及县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及医养结合医疗机构,将是培养照护师的教学与实训基地,护理骨干必须要能掌握到系统和最为先进的照护知识与技能。所以要想适应未来护理事业的发展,促进护理产业市场的活力,必须需要大中医院率先进行护理服务升级,从传统的护理服务向照护服务升级。

04.照护服务是助人服务,照护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师

由于被照护的对象总有一段时间是具有相对独立生活能力的时期,他们并不需要完全的护理,而是需要护理方面有协助。特别是在疾病与功能的康复过程中,需要有指导,需要有疏导,需要有技术传授。而且从无障碍管理的角度,部分失能而需要照护的人,也有极大的潜能。如果在照护服务上充分激发被照护者的潜能,传授以必要的技能,他们同样可以在照护专业人员的帮助下,降低对照护者的依赖,从而降低照护的成本,提高照护的效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被照护者与照护者是工作伙伴,这也充分展现《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公民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公民履行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能力需要有照护专业技术人的员培训与指导。

正是对于护理服务的发展趋势预测,护理人员的知识更新需要有照护服务的培训。特别是中年护理专业人员由于视力、体力的的逐渐衰退而使得护理职业生涯受影响,而如果从照护服务层面上提升,则可以充分发挥高年资护理人员的经验,转向以精神心理、生活护理指导方面的服务,以提升整体护理的质量,使得优质的护理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特别是,照护服务能延长护理人员的职业周期,使护理人员有更大的获得感和成就感,而不是随年龄而来的越来越多的危机感和失落感!
 

END
 

文字 | 马恩祥 周国平

编辑 |代丽丽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扫码关注新医管学院

↓↓↓

欢迎加入我们!

长按二维码

医院管理师研讨群

新医管学院欢迎您的加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