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医院管理师成长训练 从这三方面提升管理素质

 

医院管理师的课程学习是立足于医院管理者的职业素质目标的非急功近利型培训,它是根据管理者的全周期职业成长为特点来设计的一个管理基础性培训。大多数医院管理者,特别是临床科室管理者的第一专业学历并非管理,而是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学、放射医学、检验医学、药学等医疗卫生专业。因为在专业上优秀而进入到管理岗位,并进一步提拔为院级领导班子成员。因此,他们的管理成效来源于专业权威、对应用型管理技术的学习和实际管理工作的经验积累。也许一好遮百丑,管理素质的缺失并不一定在短期内显现出来。但若此时管理者能认识到管理的基础缺失,系统接受医院管理师成长训练,那么,他们未来一定是一个更为优秀的职业化管理者,将不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管理问题,而去求助于医院管理的第三方。

医院管理师的成长训练不会关注于实用的管理技术学习,而是关注于职业化管理者的三个方面的素质提升。

 

01 守正创新的管理观念

管理作为一门职业具有专业性,这个专业性体现在管理者首先要继承医院历任管理者的管理经验,且要把这些经验提升到管理理论的高度,转换为管理者自己的管理理念,形成牢固的观念,成为管理思维的一部分。同时,管理者还不能因循守旧,盲目照搬历史经验,而应当通过系统管理思维的学习,能够面对复杂的问题,运用创新思维来解决。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会全盘接收前任和参观考察过的机构管理,也不会全盘否认其管理,而是根据作为参照系的管理人格特点,去分析医院管理中既有的成果与问题。再结合自己的管理人格特点,来调整科室或医院的整体管理方式。这样的调整中有传承,也有创新,因而是一种守正创新的管理。

医院管理师的课程对于管理观念与管理思维的训练十分重视。管理者需要建立以逻辑思维为主的一般思维,以心理伦理为核心的伦理思维,以现代医学模式为主的科学思维,以医学行为为核心的艺术思维。把这四大思维进行系统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观念思维体系,将足以应对一切管理问题。

 

02 管理医学的职业角色

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方面包括生物医学、心理医学和社会医学三个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于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慢性病医学和健康促进将成为整个医疗的重点面,特别是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概念将统合进医疗,管理在未来医学中越来越重要。疾病将不再只是治愈,而是基于控制、基于管理、基于健康促进,因此当下及未来的医学模式必然提升到管理医学的层面。

对于临床科室或者医院整体运营而言,管理者将需要研究与实践管理医学。管理医学是将管理与医学的规律综合运用于临床科室管理与医院整体运营,单纯依据医学规律或者单纯依据管理规律,都做不好管理。只有将管理与医学结合,且让管理主导医学,而不是医学主导管理。但医学又是基础,管理也将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共同语言,而不只是医学的共同语言。

图片

管理医学下的管理者,要非常重视自己的职业角色,这个角色不仅仅是作为专业学科带头人的角色,更是一个科室运营者的角色,管理者的任务是充当专业医务人员的教练、督导师,能够帮助科室或管理团队的其他人解惑,让其他人能正确和健康履行职业角色,不至于产生管理心理与行为问题,而危及到团队的职业行为健康。

 

03 解决问题的行为习惯

当下管理者十分重视对于管理工具与应用技术的学习掌握,这种热情源于对于医院或科室管理紧要问题解决的需要。然而,每个科室,不同的医院,其管理的问题可能不同,同一管理工具与技术,在不同的人手中使用,效果可能不同。因为形成一定程式的管理工具与技术,多是解决共性的问题,而不能解决个性的问题。且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也常常是掺杂在一起,形成一种看不到共性的状态。

为什么会出现管理的个性问题呢?这源自于管理团队的行为习惯。只有管理者形成良好的管理行为习惯,科室或医院运营中的个性化问题才会比较少,即使产生也能比较容易发现,因为管理者有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管理行为就少了不少人为的干扰,特别是少了不少因管理情绪化而产生的干扰。

管理是基于问题解决而来的。好的管理就是能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当有了系统的管理思维、职业化的管理角色,就能比较容易形成好的管理行为习惯。从行为表现来说,有进入角色、保持角色与退出角色三类行为,做好这三类行为,才能让下属见识到一个严谨与活泼的上司,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管理者。

每个管理者需要有两种管理的学习,一个是非常实用的管理工具与管理技术培训,一个是系统的管理思维、管理角色与管理行为习惯的训练。前者是学习与实践,而后者是领悟与训练;前者依靠教授,后者依靠教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医院管理师的课程大都是研讨课、教练课,而讲授课的内容只是在为研讨与教练做一些基础的准备。